性质恶劣无比,影响或相对有限:一文读透闻泰科技 -安世半导体事件
10月黄金周期间,全球半导体分立器件龙头之一的荷兰安世半导体 ——也是我国科技企业闻泰科技 100%控股的子公司,发生一起离奇 “夺权”事件:荷兰政府部门、法院及安世半导体三名荷兰籍、德国籍外籍董事高管,从三个方向利用多种政策和法律工具,向安世半导体发起夺权,动摇闻泰科技的全球控制权和人事权,暂停闻泰科技实际控制人张学政的职务,并剥夺其投票权,荷兰政府同步冻结了安世全球 30 个法律主体的资产调整权限及知识产权调配权,并将闻泰持有的多数股权托管给第三方。
这一事件中,荷兰以 “国家安全”为由,仅凭猜测和主观臆断,就剥夺一家企业正常唯一股东的经营权,这不仅撕下了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的伪善面具,更让其所谓 “自由法治的营商环境”、“对私人财产的保护承诺”化为泡影。当然,作为国人,我们更关心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它对闻泰科技造成的影响。
安世半导体事件恶劣无比
目前,安世半导体事件的直接结果是:闻泰科技失去了对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的控制,在安世半导体最高决策层失去了代表权,同时对安世半导体英国、德国生产基地及研发队伍,也可能暂时失去控制。荷兰相关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这起事件的发生,恰逢美国对华企业非法 301制裁措施升级之际 ——就在荷兰政府采取行动的前一天(当地时间 9月 29日),美国政府刚发布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对被列入 “实体清单”、且由闻泰科技持股超 50%的子公司,追加同等力度的出口管制。业内人士猜测,荷兰的连环动作与美国绝对脱不了干系。
但荷兰明面上 “不敢惊动”美国。据路透社报道,荷兰经济事务部一名发言人辩解称,美国并未参与荷兰针对安世半导体的决策,还宣称此次行动的时机 “纯属巧合”。对此,有网友评价:“这种辩解与美荷政策的时间衔接形成矛盾,业内对其‘独立性’存疑””
明面上 “不敢惊动”美国,荷兰却不妨找个 “背锅侠”。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 14日公开的法庭文件显示,早在今年 6月,美国官员就已向荷兰表明立场 ——若安世半导体想从美国新调整的 “实体清单”中获得豁免,其中国籍首席执行官(CEO)“必须被替换”。闻泰科技一名高管曾在 10月 12日与投资者的电话会议中直言,荷兰政府的指令是以美国新规为借口,实则是为了夺取控制权。该高管还表示:“荷兰经济事务部显然是跟在美国政府身后的一只温顺绵羊。”
美国 9 月 29 日发布的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为荷兰行动提供了借口,业内普遍认为两者存在明确政策联动,但荷兰真的是被迫的 “小白羊”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据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 2024 年 10 月 14 日公开文件记载,荷兰行动时间线为:9 月 30 日荷兰经济事务部以 “治理缺陷” 为由下达临时禁令,10 月 1 日安世半导体董事会通过 “调整董事投票权” 决议,10 月 2 日完成闻泰所持多数股权的第三方托管手续,全程耗时不足 72 小时,行动链条高度缜密,确保 “夺权”迅速完成。这一行动的缜密预谋性,以及集中火力、动用多种工具所表现出的 “急切”,早已昭然若揭。
有行业专家表示,即便有美国新政策的 “由头”,正常情况下,荷兰也可通过正式法律流程、冗长行政过程,彰显自己的 “无辜与被迫”,甚至对美国措施 “阳奉阴违”。但事实是,荷兰方面 “急不可耐”地、72小时内拿出所有手段配合美国,这直接表明:美国的 “总导演”名头,很可能只是给了荷兰方面及安世半导体外籍高管“夺权”的借口,真正的罪魁祸首可能还是荷兰方面。况且,作为夺权若成功后的最大受益方,荷兰方面根本无法辩解其 “恶意”。
此次安世半导体夺权事件,暴露了我国企业海外资产和权益的 “安全性”问题:荷兰和美国对一家主要产品为成熟工艺、成熟品类,且无工艺、技术、产能垄断的分立半导体器件企业动手,实在与 “国家安全”相去甚远。他们无非是觊觎这家龙头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现实经济利益。但这件事却狠狠戳破了欧洲 “法治、自由、市场经济”的极端虚伪,也撕下了欧洲很多国家 “主权完整”的外衣。面对欧美一体的强盗逻辑,我国企业的海外拓展,正面临 “黑暗森林”式的强盗主义安全威胁。
安世半导体事件,对闻泰科技影响或相对有限
2018 年,闻泰科技启动 “从 ODM 向半导体转型” 战略,具体路径为:2018 年启动安世半导体并购项目,2020 年完成 100% 控股;据公司 2024 年 12 月投资者交流会纪要(编号:2024-018)披露,“计划 2025 年起逐步缩减 ODM 业务规模,优先保障半导体业务资源投入,预计 2026 年完成核心业务向半导体的转型”
据 2024年财报显示,闻泰科技当年营收 735.98亿元,其中半导体新业务贡献 147.2亿元 ——半导体业务营收几乎全部来自安世半导体。这也是安世半导体夺权事件发生后,市场一度对闻泰科技极度担忧的原因:到 2025年底,闻泰科技将彻底剥离 ODM业务,若此时失去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若失去对安世的控制权,闻泰科技将面临短期营收波动。
图片来源于闻泰科技官网
但随着更多细节信息的公开,情况逐渐清晰:安世半导体夺权事件的影响或没有想象中那么大。10月 12日,闻泰科技董事长杨沐在晚间举行的投资者交流会上指出,目前相关事件的走向和潜在影响尚难具体量化,但闻泰科技半导体业务主要后道封装测试产能位于中国大陆(东莞 / 合肥基地),并贡献全球 约48%的营收。
事实上,自 2020年闻泰科技完全控股安世半导体后,这家曾排名全球 10名以外、濒临破产的企业,仅用 5年就跻身分立半导体器件全球市场三甲,营收增幅高达 50%,利润多年均值提升超 200%。这既凸显了闻泰科技的经营能力,也体现了依托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分立半导体器件主要应用于工业 4.0、机器人与具身智能、车载智能、消费电子产品等领域,而这些行业的发展和消费,都离不开中国市场与中国供应链。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若荷兰执意切断安世半导体与中国的联系,其生存状况可能退回闻泰科技入股前的状态 ——即濒临破产,而非荷兰设想的 “为欧洲智能车载产业提供半导体器件供给安全屏障”。
此外,闻泰科技的半导体转型,不仅包括并购安世半导体这一核心动作,还涵盖后续的自主能力建设:委托闻泰集团母公司代建上海临港 12英寸晶圆产能基地,同时推进自主研发团队建设与自主产品开发。据闻泰科技 2025 年半年度报告披露,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公司模拟芯片研发团队已完成 53 颗料号积累,其中 22 颗实现批量生产;公司在 2025 年年度经营计划中提出 “全年目标完成 200 颗以上料号量产”;自主设计的 1200V SiC MOSFET 获 2024 年全球电子成就奖”。
“闻泰对安世的并购,最大意义其实不是技术或产能,而是时间!”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作为半导体行业的后来者,闻泰科技最缺的就是时间,而并购安世半导体能从技术、产能、客户资源三方面帮助其弥补时间短板。这一核心价值已全面落地消化,是任何外部手段都无法剥夺的。
而且,尽管荷兰的禁令号称覆盖全球,但德国、英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及中国内地等地区的安世半导体下级法人主体,是否会 “听命于荷兰总部”,显然不是一份无凭无据的公文就能决定的。这还涉及其他国家对自身国家主权信用、营商环境、法治精神及市场精神的承诺。
因此,对闻泰科技而言,安世半导体夺权事件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失去半数客户、不足三成产能,以及部分专利技术所有权。这固然会让企业 “伤筋动骨”,但绝非 “绝症”:若双方彻底闹掰,安世半导体的生存压力恐怕会比闻泰科技更大。毕竟,分立器件行业已无明显门槛壁垒,且正处于我国成熟工艺快速迭代、国产替代加速推进的主战场。
如何应对国际市场部分地区与国家的 “无理霸凌”
闻泰科技斥资约330亿元收购的核心资产,如今只剩 1股象征性股权,治理权和投票权被全盘剥夺 ——这一先例极其恶劣!对此,业内普遍建议闻泰科技动用一切法律和国际经贸工具,斗争到底。
图片来源于闻泰科技官网
事实上,闻泰科技并非首次遭遇 “海外资产夺权背刺”:2022年,英国政府以 “国家安全”为由,要求安世半导体至少剥离 Newport Wafer Fab(简称 “NWF”)晶圆厂 86%的股权,该部分股权最终被出售给美国半导体厂商 Vishay Intertechnology。——“还是美国”,或许这是很多读者得知此事后的第一反应。
只不过,当时英国方面做事尚算 “体面”,保留了一定的沟通渠道和时间,最终实现 “妥协下的解决”。但也有网友认为,正是那次斗争不够坚决,让荷兰觉得闻泰科技是 “软柿子”,可以随意拿捏。这充分体现了 “斗争与团结”的辩证关系: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当美西方将规则 “为我所用”,符合自身利益就遵守、不符合就抛弃时,关键已不再是 “合规”,而是 “规则制定权”层面的更高维度斗争。安世半导体夺权事件表明,中国企业和产业 “走出去”,不存在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这样的退路,只有堂堂正正斗争到底这一条正路。
例如,10月 14日,大疆公司在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就诉美国国防部的判决结果提起上诉。专家指出,这类诉讼的根本目的,是体现我国企业参与规则制定的斗争精神 ——这是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必须上好的一课。
当然,企业在国际舞台上不可能单打独斗。我国也应从政策、法律层面,建立适当的、对等的 “反制工具箱”,对 “无理之徒”形成实际威慑。毕竟,美国常挂在嘴边的是 “从实力地位出发”、“你不在餐桌边,就在餐桌上”。正如有网络评论所言:“就算被端到餐桌上,也要先掺入几斤‘鹤顶红’,我们才能真正立住脚!”长期以来,我国部分企业对西方国家的 “市场与规则”过度迷信,缺乏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这一事件也为所有出海企业敲响了警钟。
安世半导体事件是一面镜子,既照出了美西方所谓 “自由市场”“法治精神”的虚伪本质,也让我国企业看清了海外拓展之路的风险与挑战。这一事件也是一次极其恶劣的先例,从企业到国家层面,包括我国媒体和民众都要明白其中“斗争到底”的意义——因为,一次低头之后,必然换来千万次的蹂躏。对于闻泰科技而言,当下需以坚定的态度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依托国内市场与自主研发筑牢根基,通过持续的双循环夯实自身发展的核心能力,并建立在动荡的国际环境中抵御风险的长远发展底蕴。
目前,安世半导体被非法、无理夺权恶劣事件的最新进展是:10月14日,安世半导体官方披露,公司的首席财务官Stefan Tilger担任临时CEO。此前,闻泰科技向安世半导体派驻的CEO张学政已经被荷兰企业法庭暂停了相关职务。另据法新社报道,安世半导体于10月14日发表声明称,中国商务部发布了出口管制通知,禁止安世中国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国制造的特定成品组件以及子组件。……斗争还在继续,风高浪急。但是,相信历史必然站在真理和正义一边。

